每位产妇在生完宝宝42天以后都要上医院进行一次产后体检,其中包括子宫B超,常规化验等等,其中还有一项是盆底肌检测。很多产妇都会有疑问,盆底肌到底要不要检测?检测完了要不要在医院做产后修复呢?
问:
什么是盆底肌呢?
答:
为什么要做盆底肌的产后修复呢?
因为在孕期,在孕激素作用下,盆底会变得松弛;随着胎儿长大,胎位下移,盆底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挤压,盆底肌就已经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因此就算是剖腹产的妈妈,也需要在产后做盆底肌功能评估及相应的恢复训练。
若不及时修复会有什么危害呢?
在我国已婚已育的女性中,有45%的女性在生育之后,患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性肌症,其中,尿失禁是较为普遍的症状。据医学研究表示,在中国有1/5女性在产后有尿失禁情况,而且故盆底肌受损会引起漏尿、子宫脱垂、反复尿道炎等等危害。盆底肌就是可以控制我们的小便,盆底肌产后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松弛,年纪大了以后这个现象会更严重一些,甚至会影响夫妻生活。
自己可以进行修复锻炼吗?
原则上讲,只要做提肛运动、瑜伽或其他有利于缩肛的运动,都是可以缓解盆底肌松弛的情况,但有些妈妈并不能每天坚持做训练,或者做的方法不对,再加上每位妈妈自身的体质原因,自我训练结果并不一定都有效果,特别是对于盆底肌松弛严重的妈妈来讲,自我训练可能起不到什么显著效果。盆底肌松弛严重的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治疗。
产后盆底肌修复什么时候进行修复呢?
产后一年都适合进行盆底肌功能修复,产后1-2周最适宜在家自行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产后42天应做一次盆底功能检查,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因此,盆底肌修复越早训练,效果就越好。如果不做任何训练,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激素水平逐渐下降,症状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很可能会出现压力性痉挛及压力性尿失禁等状况,更严重的甚至会发展到子宫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