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是骨盆底部的肌肉群,它有着支撑、性、括约的功能。大家都知道,正常的盆底肌支撑着膀胱、子宫、直肠、阴道等脏器器官,使其维持在正常的位置上行使它们的功能。一旦盆底肌松弛受损就会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
我们日常听得最多的就是盆底肌松弛,都说要让盆底肌恢复紧致。但大家了解盆底肌过“紧”会有什么问题吗?
盆底肌“太松”or“太紧”会出现的症状
首先盆底肌受损会出现三种现象:松弛型盆底肌、高张型盆底肌、混合型盆底肌。
♦松弛型盆底肌
我们的盆底肌一旦变得“松松垮垮”的,它的支撑功能就会失效,脏器器官纷纷“跑路”,导致漏尿、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子宫脱垂、阴道松弛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大便失禁的现象。
♦高张型盆底肌
盆底肌“紧绷”状态会容易出现性交痛、急迫性尿失禁、外阴痛、慢性盆腔炎、便秘、尿潴留等盆腔问题。
♦混合型盆底肌
很不幸,混合型盆底肌是上述两种情况都有,处于一种“上不来,下不去”的状态。
“松”“紧”各有命?
为什么有人“松”有人“紧”?
♦“松”的原因
①分娩。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胎儿压迫盆底以及患者向下屏气,这可能牵拉到了盆底肌肉、韧带、筋膜,后期张力无法恢复,造成了盆底肌松弛。
②年龄增长。年纪增加导致雌激素下降,绝经后盆底肌发生萎缩,造成盆底肌松弛。
③腹压过高。患有慢性咳嗽、长期便秘、需要长期负重的体力劳动者,都会造成腹压增加,导致盆底肌松弛。
♦“紧”的原因
①分娩。顺产的女性肌肉用力过度,出现反应性的收缩,导致了盆底肌张力高。
②久坐。长时间的坐姿会让盆底肌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并且因为缺乏运动,导致盆底肌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盆底肌损伤。
③长期精神紧张。精神紧张、心理忧虑过重这些都会导致肌肉变得很紧张,那盆底肌自然而然保持着紧张的状态了。
“分娩”则是两大盆底肌问题的共同“罪魁祸首”。经历妊娠分娩的女性大多都逃离不了盆底肌问题。
你是属于哪一种?该如何去调整训练?
无论盆底肌是“松”还是“紧”,我们都可以去正规医院以及盆底康复机构找医生进行磁刺激或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训练。
♦磁刺激治疗
脉冲磁场刺激仪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体内产生的感应电流可以刺激盆底深层神经和肌肉,坐着就能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过程舒适。
♦电刺激治疗
低频仿生物电刺激主要是利用低频脉冲电流直接刺激脉管平滑肌,促进血液循环、淋巴回流,有助于肌肉的收缩放松。还能促进内啡肽释放,起到镇痛的作用。
♦生物反馈
医生可以针对患者不同的盆底状况,采用不同模板的生物反馈模式。可以结合场景的反射训练,把“过松”或“过紧”的盆底肌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腹式呼吸
盆底肌“紧绷”的患者在家中可以做腹式呼吸,来放松盆底肌肉。
保持均匀深缓而有节律的呼吸,尽量用鼻吸气,吸气时让小腹尽可能地鼓起,吸满气后稍作停顿,然后再缓缓呼气,呼气时小腹尽量收回,节律缓慢而深,肩部不能有明显的抬起。频率为6—10次/分钟,以不感觉憋气为标准,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日3—5次。
♦凯格尔训练+阴道哑铃训练
盆底肌“松弛”的患者可以在家中做凯格尔训练+阴道哑铃训练,来加强盆底肌(高张型盆底肌患者,不建议进行哦~)。
凯格尔运动:即先做收缩肛门的动作,接着放松3-4秒,然后再收缩再放松,交替进行,每次锻炼重复几次。
阴道哑铃训练:取合适重量的哑铃放入阴道中上段,通过阴道壁肌肉的收缩使哑铃不至于掉出,然后锻炼阴道肌肉,每日可以2-3次,不影响正常活动。
对于混合型的盆底肌,建议先解决盆底肌的高张问题再提升肌力。
♦总结
松弛型盆底肌:磁电刺激、生物反馈、凯格尔运动、阴道哑铃训练
高张型盆底肌:磁电刺激、生物反馈、腹式呼吸训练
混合型盆底肌:先采用高张型对应方法,再采用松弛型对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