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18702775366

联系我们

武汉华域母婴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联系人:曾总
手 机:18702775366
地 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SBI光谷创业街1栋

产康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华域新闻动态 > 产康知识

关于子宫脱垂,每个女人需要知道的几点

发布时间:2023-02-23 11:28人气:

  问题很简洁,但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宝妈们对产后子宫脱垂的焦虑。子宫脱垂多发于产后女性、绝经期女性及老年女性,常伴随明显不适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今天我们就说一说关于子宫脱垂的几个问题。

微信截图_20230105161531.png

  1.什么是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指由于盆底组织退化、松弛、创伤等因素导致盆底支持薄弱,无法有效承托子宫,使其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脱垂重要参照点:坐骨棘


  2.如何判断脱垂程度?


  子宫脱垂按照传统分度法分为3度(Ⅰ度Ⅱ度Ⅲ度)。


  Ⅰ度:宫颈口低于坐骨棘,但未达处女膜缘;


  Ⅱ度根据程度又分为Ⅱ度轻型和Ⅱ度重型。


  •Ⅱ度轻型:宫颈达到处女膜缘,宫体仍在阴道口内;


  •Ⅱ度重型:宫颈及部分宫体突出于处女膜缘;


  Ⅲ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


  3.脱垂的症状有哪些?


  轻度脱垂往往没有明显症状,随着子宫脱垂程度的加重以及个人体质原因,可以能会引起下体异物感、摩擦感、坠胀感、腰骶部酸痛感,严重的宫颈和宫体会脱出于阴道口。


  这种不适感往往在活动后加剧,卧床休息后减轻。


  排除重度脱垂的情况,如初建议宝妈们每天适度进行温和的散步活动,但跑跳类、卷腹类运动暂时不要做。


  4.造成子宫脱垂的原因


  ①孕育及分娩过程


  •孕期:孕期随着胎儿的发育,子宫的重量也在增加,盆底肌持续受到更大的压力作用,逐步变得松弛无力,无法有效承托子宫,产后有可能发生脱垂问题;


  所以,即使选择剖宫产,在产后仍有可能出现脱垂问题,因为部分宝妈在孕期盆底肌就已经松弛了。


  •分娩:胎儿通过产道的过程,无疑会进一步增加盆底肌损伤的概率,尤其当出现会阴撕裂、第二产程过长等情况时。


  ②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绝经期女性和老年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量的减少,身体肌肉组织会逐渐松弛、弹性变差,盆底肌肉也不例外。出现盆腔器官脱垂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相关研究也已经证实这点。已生育妇女子宫脱垂比例为40%~50%,45~80岁的妇女发病率高达75%,子宫脱垂在70岁左右病情加重,80岁以后发病率猛增。[1]


  ③不可忽视的腹压因素


  长期高腹压会大大增加子宫脱垂的概率。比如:过敏性鼻炎频繁打喷嚏的女性、经常感冒咳嗽的女性、慢性便秘习惯性大力长时间排便的女性、长期保持蹲姿以及重体力劳动的女性,这几类人群也是盆腔器官脱垂的高风险人群。(*以上三点仅仅是引起子宫脱垂的主要因素)


  5.如何促进恢复?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子宫脱垂问题和盆底肌松弛/损伤有必然关系。所以,通过各种可以提升盆底肌力量,促进盆底肌紧致的方式,都可以促进子宫脱垂恢复。


  ①盆底肌肉训练(凯格尔运动)


  简单、方便、有效、低成本的促进子宫脱垂恢复的方式。与锻炼身体其它部分肌肉一样,通过正确的锻炼方式,并坚持长期锻炼,就可以提升盆底肌肉力量,促进子宫脱垂恢复。


  两个重点:


  锻炼方式要正确


  坚持长期锻炼


  ②低频电刺激/磁刺激治疗


  无论是电刺激还是磁刺激,都是通过低频电流刺激盆底肌被动收缩,尤其适合盆底肌力量较差,主动收缩无力的女性。


  相对于电刺激,磁刺激不需要阴道电极,所以更方便,也更卫生。


  ③生物反馈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肌电图、压力曲线或其他形式把肌肉活动的信息转化成听觉和视觉信号反馈给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训练,并形成条件反射。可以看做是一个变相加强版的盆底肌训练。


  ④中医调理方式


  子宫脱垂在中医中也被称为“阴挺”,脱垂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以产后气血较差的女性,可以选择中医调理方式,比如:食疗、中药、艾灸等,提升气血,辅助脱垂恢复。


  ①子宫下移或脱出阴道口外,阴道壁松弛膨出,劳则加剧;


  ②小腹下坠,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


  ③小便频数或带下量多,色白质稀,面色少华;


  ④舌淡胖或有齿痕,苔薄;


  ⑤脉缓弱。


  以上各证①必须具备,兼具其余各项中的2项,即可诊断为中医气虚证。


  (*选择中医调理方式,一定亲自到中医门诊问诊)


  6.如何预防反复?


  经过系统的盆底肌训练和修复,子宫脱垂恢复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预防反复。


  ①继续坚持盆底肌训练,直至养成习惯。持续强化盆底肌,防止脱垂复发。


  ②预防感冒咳嗽、便秘、过敏性鼻炎患者远离过敏源,防止腹压持续增大。


  ③规律生活,适当锻炼,提高个人体质。


  ④日常生活中,不要长时间排便,如厕时远离手机。


推荐资讯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8702775366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