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盆底肌
盆底肌,就是骨盆底部的肌肉,主要由三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它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并具有多项生理功能:控制排尿、控制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增加性快感等。
2、盆底肌肉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盆底肌肉损伤后,造成的疾病主要包括:
①压力性尿失禁:咳嗽、喷嚏、大笑、提重物时,不由自主的漏尿。
②盆腔脏器脱垂:阴部有下坠感,伴腰酸背痛,子宫脱至阴道口外时,走路感摩擦感,甚至引起溃疡。
③女性性功能障碍: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
④排便异常:粪失禁、便秘。
⑤慢性盆腔痛。
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困扰并影响妇女各个年龄段的疾病之一,随着经济水平及妇女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盆底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五大疾病之一,尿失禁的问题也被称为“社交癌”,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3、造成盆底肌损伤的原因?
导致女性盆底肌肉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妊娠、分娩、难产、盆腔肿瘤、子宫和阴道手术、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的衰退、激素水平的下降)等等都会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约半数以上女性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4、盆底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疗法、子宫托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
物理疗法
①盆底肌肉锻炼
患者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群进行自主性收缩训练,以增强尿道阻力,从而加强控尿能力。
1948年由德国医生Arnold Kegel首次提出,故而又称为凯格尔(Kegel)运动,是目前最常用、效果很好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改善率高。
②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与生物反馈
专业医生根据疾病的分度,盆底肌力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通过采用不同参数的生物反馈及电刺激,促进盆底肌肉收缩,实现盆底肌肉锻炼,使患者可以正确有效完成训练运动,达到有效的预防或者缓解并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目的。
子宫托治疗
子宫托通过实现子宫、阴道壁、膀胱、直肠等脏器复位而减轻或缓解患者病情,但不能完全治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子宫托是公认的盆腔脏器脱垂一线治疗方法,也是可行的压力性尿失禁保守治疗方法之一,其作用如同用老花眼镜帮助老年人视物、用拐杖帮助行走等。
另外,子宫托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治疗前的重要评估手段,通过试戴子宫托可以帮助选择术式、预测手术效果。
5、日常生活中,注意哪些生活习惯?
保持合适的体重:肥胖的人应减轻体重;多饮水,不饮用含咖啡因饮料;戒烟,多食蔬菜水果,生活起居规律调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增加腹压的运动:如治疗慢性咳嗽、便秘,避免提10斤以上的重物等。
产后在产后6周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和康复治疗,围绝经期、老年妇女或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如有难产史、排尿异常史、慢性咳嗽史等)定期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及相应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