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体验了初为人母的喜悦之后,却又为生产后子宫会出现各种问题而苦恼!那么,
新妈妈们要怎么样才能让子宫恢复得又快又好呢?还需要妈妈们自己做一些“功课”......
子宫恢复的过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子宫体的复原、子宫颈的复原和子宫内膜的复原。
1、子宫体的复原
在胎盘排出之后,子宫会立即收缩,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个很硬并呈球形的子宫体,它的最高处和肚脐的水平同高。以后子宫底的高度,会每天下降1~2厘米,大约在产后10~14天内,子宫变小,降入小盆骨腔内。这时,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宫底了。
2、子宫颈的复原
在分娩刚刚结束时,因子宫颈充血、水肿,会变得非常柔软,子宫颈壁也很薄,皱起来如同一个袖口,7天之后才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7~10天后子宫颈内口会关闭。一直到产后4周左右,子宫颈才会恢复到正常大小。
3、子宫内膜的复原
胎盘和胎膜与子宫壁分离,由母体排出以后,从子宫内膜的基底层,会再长出一层新的子宫内膜。产后10天左右,除了胎盘附着面外,其他部分的子宫腔会全部被新生的内膜所覆盖。刚刚分娩后,胎盘附着部分的子宫壁面积约手掌大,到产后2周左右,直径已经能缩小到3~4厘米,但产后6~8周才能完全愈合。
产后子宫恢复不好的危害:女性产后如果子宫恢复得不好,对自身的潜在危害性很大。直接影响到女性的月经周期,还可能会导致女性患上宫颈疾病、子宫疾病等问题,甚至对再怀孕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需要新妈妈做好以下“功课”了!
功课一:产后及时排尿
促进产后子宫恢复,首先在产后的4~6小时内,要及时排尿,否则极有可能造成尿潴留,使膀胱变得膨胀,从而挤压到了子宫,导致子宫收缩受到影响而出现产后出血或者膀胱炎的症状。因此,产后就要及时排尿。
功课二:适当下床活动
产后如果产妇的身体条件允许的话,新妈妈要尽快地下床适当活动,这样才对身体体力的恢复更有帮助,长时间卧床话对身体的恢复很不利。此外,可以对腹部进行适当的按摩,这样可以有助于促进子宫的恢复,而且让子宫内的恶露排出。
功课三:不吃活血食物
有些产妇月子里就大补特补,而且担心分娩过程失血过多所以就要多吃补血活血的食物。其实这么做是不对的,产后短时间内应该不要多吃活血的食物,那样反而会延长了恶露的时间。
功课四:母乳喂养
在产妇和宝宝的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提倡母乳喂养,多让孩子吸吮。通过吸吮刺激,可以促进产妇的催乳素和缩宫素的分泌,有利于母乳的分泌和子宫的恢复。
功课五:注意个人卫生
产后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私密部位的清洁消毒卫生,要勤换小内、姨妈巾等,使用稀释后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这样可以使生殖器不容易受到感染,也有利于子宫的正常恢复。
功课六:科学吃好喝好
饮食对新妈妈子宫的恢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多吃一些易消化的温补性食物,蔬菜水果也不能少。
小米:新妈妈在做月子时可多食用小米粥、小米蒸鸡肉,不仅可帮助补充丰富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还能帮助产妇快速恢复体力。其膳食纤维含量丰富还能增加肠胃的蠕动,可减少产妇产后便秘。
山楂:山楂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具有收敛及化淤消滞作用,因此也具有非常好的收缩子宫的作用。山楂口味酸爽可口,还能帮助开胃解渴,对于产后新妈妈大量进补后出现食欲不振有一定的帮助。
鸡汤:鸡汤营养丰富,可起到温补的作用,能有效帮助新妈妈快速恢复体力,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是产后恢复体力的首选食物。鸡汤虽然补,但油脂含量高,注意适量摄入,以免易引起肥胖及便秘。
新妈妈如何自己判断产后子宫恢复情况?
一般新妈妈你可以通过观察自己子宫底以及恶露的颜色来判断产后子宫恢复情况,以下是判断产后子宫恢复情况的两项外表的指标:
1、如果你产后子宫恢复良好,你可以检察刚生完宝宝的子宫底,从肚脐可以触摸得到,以后会每天下降1~2cm,等到产后10天子宫降入骨盆腔内。
2、恶露的颜色正常情况下,起初的4~5天,恶露量多且呈红色;产后1周后,恶露量逐渐减少而变成褐色;第10天以后,颜色变得更淡,慢慢地由黄色转为白色,没有特殊的气味。恶露一般在产后4~6周消失。但有的时候新妈妈们不同的体质差异,会出现少量褐色的恶露持续到产后第1次月经来潮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