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妈妈,本以为扛过生产痛之后终于可以缓口气,结果产后压恶露痛、撕裂缝合伤口痛、开奶痛、涨奶痛、宝宝吸奶痛、耻骨分离痛......躺着痛坐着痛站着更痛,让你全方位360度无死角地感受到什么叫痛不欲生。
出了月子好不容易各种痛稍微缓解了一些,又得手忙脚乱地学着怎么抱娃,怎么换尿不湿,怎么帮娃洗澡,怎么哄娃睡觉......研究各种新出现的育儿问题,真的是太难了。
在这期间你可能还会遇到一些尴尬的情况,比如抱着娃坐着时一用力阴道里就有气体像泡泡一样往外冒,有时还会发出类似屁的声音。
我记得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时简直一脸懵逼,什么情况,我的阴道放了个屁?又不好意思去问我妈或者我婆婆她们有没有过这种情况,只能赶紧上网百度了一下阴道有气体排出怎么回事,发现居然还有专有名词来形容的,叫阴吹。
阴道排气就是阴道经常有气排出,状如放屁,自己无法控制,严重时簌簌有声,连续不断,是由盆腔一些病理性变化引起或是自然产、人流损伤造成阴道弹性纤维断裂、萎缩,使得肌肉松弛,以至于在摩擦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
所以大部分新妈妈生完孩子之后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不用太担心,盆底肌慢慢恢复弹性,阴道肌肉慢慢收紧之后会有改善。
妈妈们都知道产后42天要到医院检查恢复情况,其中必做的一项就是盆底肌测评,盆底肌力测评的结果正常应该在3-5级之间。不过,多数产后新妈妈的盆底肌肉力量只有0-2级,需要做相应的康复训练。盆底肌恢复很差的医生会建议你到医院用仪器进行治疗。
盆底肌差还会导致妈妈们都遇到的一个尴尬情况就是漏尿,在产后2个月的妈妈中,20%以上会有产后疼痛的问题,在产后的第6周到第8周盆底肌力下降最明显,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约15%-40%,在怀孕初期或怀孕前已有尿失禁的妇女,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更高。
严重漏尿的妈妈可能一跑一跳就会漏尿,笑尿了、吓尿了、紧张得尿了,自从自己漏过尿后再看到这些表情包我已经笑不出来了。
记得SHE的Ella母亲节时在微博上分享过自己因为生产导致子宫膀胱脱垂,被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及膀胱脱垂第二级,严重影响到她日常生活,一个喷嚏就会尿失禁,试了几种方法都无法根治恢复,最后只能选择手术治疗。所以妈妈们千万要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不要过于担心但也不能忽视。
几个常见误区提醒一下大家:
第一可能很多妈妈会觉得盆底肌松弛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推移会慢慢自行恢复。不是的哦,盆底肌在生产之后松弛随时间确实会有所恢复,但是不会自行恢复到之前的水平,是需要我们多做一些锻炼盆底肌的运动来帮助恢复的,严重者需要到医院用仪器进行治疗,再严重的必须根据医生建议来确定治疗方案。
第二有的妈妈产后只是轻微漏尿甚至是不漏尿,就觉得自己盆底肌没有问题而不做相关锻炼。只要生过孩子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盆底肌都会因子宫持续压迫、产道扩张等原因而受伤变松弛,即使当前没有出现漏尿情况,随着年龄增长,肌肉控制力下降也还是会出现漏尿情况,很多妈妈漏尿都是在三四十岁时发生的。
更年期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女性盆底问题会更加严重。成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在30%-50%以上,二胎妈妈盆底肌受损也会更严重。
有研究表明到八十岁每10个女人中就有一个要接受尿失禁或盆腔器官脱垂手术,盆底肌问题也是导致女性身材走形、腰部赘肉、腰肌劳损、妇科感染的元凶,所以千万不要忽视盆底肌恢复锻炼。产后42天到1年以内是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最佳时间,妈妈们不要错过了。
第三很多妈妈知道产后修复的重要性,会花钱去买一些院子中心或者美容养生会所推出的一些套餐,可能有盆底肌修复、卵巢保养、骨盆修复等类型,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骗钱的,千万别去花这个冤枉钱!!!有这个钱还不如多给宝宝囤点尿不湿。骨盆随着时间会慢慢自行恢复的,可以用骨盆带辅助恢复,你见过医院有骨盆修复项目吗?医生会告诉你根本不需要做这个。但是盆底肌修复是需要的,医院有相关仪器,要去的话建议去医院做,更专业更安心,不怕被坑钱。
第四妈妈们比起盆底肌可能会更多地去关注自己身材的恢复,腰部、臀部赘肉堆积,这里建议妈妈们千万不要急于去做减脂运动,跑步、减脂操、平板支撑等等,因为生产完骨头还是松弛的状态,跑步跳操多了会伤膝盖,对身体不好,减脂任何时候都可以减,管住嘴迈开腿,还是先把自己的盆底肌骨盆恢复好更为重要。